诗中的冬作文400字篇2
托物言志,是中国诗歌的一大传统,在寻常的松梅竹兰菊之中,沉淀了积极向上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高雅不俗的审美情趣。豪情壮志,借物而出;襟抱感怀,寄寓良深。但有一物,似乎是托物而言情的,那就是桃花。在中国文学史上,桃花以其千姣百媚把一卷史书妆点得五彩斑斓。虽然孔老夫子有“食色,性也”的教诲,但自此两千多年间,由于封建社会对男女情爱的诸多禁忌,文学艺术表现性爱之情的作品不多。但性爱之情又是人性所固有,不表现不反映不排遣是不可能的,于是,借桃言情,便成为文人骚士最好的选择。《诗经》里就收有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,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”的句子,借桃花之灼艳来赞美后妃。此风一开,桃花便成了歌颂美人佳偶的介质。贾至《赠薛瑶英》一诗中,就有“舞怯铢衣重,笑疑桃脸开”的句子。于是,“桃腮”、“桃唇”、“桃花运”、“桃梦”“、桃情”之类的称谓,便不绝于书。桃花在文人笔下大放异彩是在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里:“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。”这桃花林把人们引到了一个安居乐业的人间仙境。古人吟诵桃花的诗词歌赋翻典即是,信手拈来,如苏轼的“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;蒌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。”张志和的“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。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飞细雨不须归。”白居易的“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;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。”李白的“问余何意栖碧山,笑而不答心自闲;桃花流水杳然去,别有天地非人间”等等。诗人墨客大都以桃花为善,大加褒颂,但唐代诗人刘禹锡似乎爱惜桃花来发泄他的牢骚:“山桃红花满上头,蜀江春水拍山流;花红晚衰似郎意,水流无限似浓愁。”杜甫是受人敬仰的诗圣,但他的一句“颠狂柳絮随风舞,轻薄桃花逐水流”却隐藏了多少无奈。桃花是春天的使者,人间的至美。歌颂桃花,就是歌颂大自然,赞美桃花,就是赞美美好的人生。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;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崔护的一首《题都城南庄》绝句,描绘了一幅诗情画意、美不胜收的桃园盛景和“桃花依旧在,独缺意中人”的感伤之情。桃花无心,无论古今中外多少人评说,桃花依旧年年笑迎春风,喜挂秋果,把红颜和寿桃奉献人间。
最近浏览